北京青年报发展历史
2017-02-16 17:40:31 点击:
作为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机关报,1981年《北京青年报》复刊的时候,只是一个处级“小报”,地位还不如《首都经济信息报》(《北京现代商报》的前身)、《北京法制报》和《北京科技报》。起步时,报纸是一张仅有26万元开办费、四开四版的周报,发行量也很小,邮局订数只有29000份。当时的办公条件也很差,北青人在北京市委大院的一间半地下室里开始了他们的事业。
90年代,《北京青年报》抓住了中国报业发展的先机,异军突起。1990年底,《北京青年报》提出了一个简明发展纲要,即以日报为目标的5年规划,这个规划规定了逐步增加刊期向日报过渡的步骤,明确了报纸向“真正意义的新闻纸”发展的大目标,确立了面向报业市场的经营大思路。
1992年,《北京青年报》创办《青年周末》。第一期发行1.9万份,第二期3万份,第三期9万份,到第四期10万份,广告应接不暇,被首都报界誉为“周末四杰”之一,并带动《北京青年报》真正走向市场。
在周末版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该报提出一个新观点:“报业市场的争夺最终必然是新闻的争夺。我们必须捷足先登,用新闻规律打开正报市场。”先声夺人地推出了《新闻周刊》,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1994年7月,《北京青年报》改为日报,稳定了广告收入,推出了服务青年的整体形象,取得阶段性战果。1995年,《北京青年报》开创性地开辟了“电脑时代”、“汽车时代”、“广厦时代”等专版。有人甚至提出,这在中国报业经营上的贡献可能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它确定了一个媒体在办报理念上主动趋从广告主需要的新的报业经营模式,改变了媒介市场化后一以贯之的“揣摩读者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发行量和影响力”——“通过发行量和影响力来兑现广告收益”的线形流程。主题经营版面的思路却是“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版面”——“填充广告商喜欢的版面内容”——“过滤读者”——“收取回报”的逆向流程。一言以蔽之,主题经营版面是以广告主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读者为中心。
该报创办了《电脑时代》、《汽车时代》和《广厦时代》等具有首都经济特色的产经新闻专刊,吸引了对新产业感兴趣的年轻人,成为吸引广告客户的最佳载体。直到2003年,北京IT、汽车和房地产这三个领域的综合类纸媒体广告50%以上的份额都被《北京青年报》所得。在每星期三、四、五的广告黄金日,《北京青年报》一天的广告就有500-900万元。
通过各种专版,《北京青年报》挣了个盆满钵满,在2000年一举登上了北京报业广告收入第一的宝座。这是《北京青年报》真正成为京城主流“大报”的重要标志。
90年代,《北京青年报》抓住了中国报业发展的先机,异军突起。1990年底,《北京青年报》提出了一个简明发展纲要,即以日报为目标的5年规划,这个规划规定了逐步增加刊期向日报过渡的步骤,明确了报纸向“真正意义的新闻纸”发展的大目标,确立了面向报业市场的经营大思路。
1992年,《北京青年报》创办《青年周末》。第一期发行1.9万份,第二期3万份,第三期9万份,到第四期10万份,广告应接不暇,被首都报界誉为“周末四杰”之一,并带动《北京青年报》真正走向市场。
在周末版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该报提出一个新观点:“报业市场的争夺最终必然是新闻的争夺。我们必须捷足先登,用新闻规律打开正报市场。”先声夺人地推出了《新闻周刊》,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1994年7月,《北京青年报》改为日报,稳定了广告收入,推出了服务青年的整体形象,取得阶段性战果。1995年,《北京青年报》开创性地开辟了“电脑时代”、“汽车时代”、“广厦时代”等专版。有人甚至提出,这在中国报业经营上的贡献可能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它确定了一个媒体在办报理念上主动趋从广告主需要的新的报业经营模式,改变了媒介市场化后一以贯之的“揣摩读者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发行量和影响力”——“通过发行量和影响力来兑现广告收益”的线形流程。主题经营版面的思路却是“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版面”——“填充广告商喜欢的版面内容”——“过滤读者”——“收取回报”的逆向流程。一言以蔽之,主题经营版面是以广告主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读者为中心。
该报创办了《电脑时代》、《汽车时代》和《广厦时代》等具有首都经济特色的产经新闻专刊,吸引了对新产业感兴趣的年轻人,成为吸引广告客户的最佳载体。直到2003年,北京IT、汽车和房地产这三个领域的综合类纸媒体广告50%以上的份额都被《北京青年报》所得。在每星期三、四、五的广告黄金日,《北京青年报》一天的广告就有500-900万元。
通过各种专版,《北京青年报》挣了个盆满钵满,在2000年一举登上了北京报业广告收入第一的宝座。这是《北京青年报》真正成为京城主流“大报”的重要标志。
- 上一篇:北京青年报发行和服务地区 [2017-02-16]
- 下一篇:北京青年报发展价值 [2017-02-16]